| 网站美工艺术用图指南 | 作者:gavin
前言
长期以来,谈到美工设计我们都会想到 Photoshop ,想到滤镜与蒙板。这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它们的交互与灵活使用常常让我们的工作更专业,更得心应手。但有一点不知大家忽略没有,那就是:工具是死的,真正活跃的应该是心灵的闪光;技术是难于全面掌握的,但要获得风格的突破与灵感的迸发就更不容易;工具,最终只是我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意图的手段,真正的设计者,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种图象制作软件,而在于是否能用某种手段更为出色地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新颖的理念。
近日几个朋友聚会,远的在黑龙江,海南,近的也隔了两个省,但为了一个共同的爱好与追求,虽然天南海北,关山阻隔,几只闲云野鹤最终还是会聚一堂了。在这个聚会上大家谈了许多,有对互联网的反思,有对工业标准矢量图 SVG 的思考,也有对 Web 3D 的未来发展趋势的预见,但大家谈得更多的,还是对美工艺术的深层探索,而这,正是创作本文的灵感所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或者直接引用其他作品,在我们的美工设计中都是很常见的,更有人把我们的工作戏称为"二次创作",可见美工用图的重要性。借鉴或引用哪一幅图更为合适并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关键在于它应该能与我们要表达的意图全面协调与配合。
艺术用图作为美工用图中的一种形式,其对图象美化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艺术作品常常代表着某种风格或流派,或者带有某种不可背离的大众共识,因此它的引用与借鉴也与众不同,更难于掌握。尽管如此,在这种抽象的制作技术中也还是有着不少可以把握的脉络与方法,而本文将一一道来。想像一下,达芬奇,拉裴尔,这些艺术的天才就在你的身边,在跟着你一起进行制作与设计!
一、艺术用图基本规则:忠于原作
普通素材,诸如相片,普通图象,字体的引用都是非常自由的,后期创作的空间也比较大,而且为了让它们完成表意的目的,我们还可以将其进行自由组合,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变化;艺术作品的引用却非常严格,由于风格与流派的限制,在大多数场合下,要进行艺术作品的引用就得全部或局部原封不动地引用,后期编辑往往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果。
因此我们对艺术作品进行引用时的通常作法是将其尽可能地放大,以免漏掉它的任何细节,然后再进行精确选取拷贝到新图象之中。
忠于原作的另外一个表现在于,艺术引用对象的风格往往决定了整个设计的风格,因此在实际创作中也决定了它的主导地位,其他元素只能作为附属,尽量完成与艺术作品的协调与配合,而不是占主导地位的艺术作品去与其他元素进行协调。
二、艺术家与设计者
谈到艺术作品的引用与借鉴,我们有必要从艺术家与设计者的不同身份的角度来看待设计,以期让我们的设计工作与艺术家的原意配合得更为协调紧密。
设计者与艺术家是不同的。对于一个设计者,他更多的注意力在于如何更好地完成某个"计划",更好地组织与体现出要表达的内容,同时整体风格既不能太超前,更不能太落后,最终作品能受到大众接受与认可方是佳作;而对于一个艺术家,他的设计就没有什么"计划"而言了,而是一种灵感,一种创作的冲动,因此创作的过程中并没有流派与风格的自我严格限制,这也造成了最终作品可能因为太超前而被抛弃。找到一幅作品中相对于两者的共性,方是成功的艺术引用!
对艺术作品的引用,虽然也有直接全部引用的,但更多的还是根据最终意图进行局部引用,然后通过添加其他元素来完成整个作品。因此我们不妨这样理解:好的艺术引用,不是将一幅艺术作品简单地挂在墙上让别人看见就行了,还需要许多其他元素的协调与配合,"好花尚需绿叶配",部分地表达了这个意思。
三、艺术作品的流派与风格
凡是超过 100 年的艺术作品,我们都可以进行自由引用与借鉴,因为它们的版权归属时限已过,但"自由"引用并不代表着什么样的作品都与你的设计相适应,采用什么样的风格,哪一个流派的作品,你都得进行全盘地考虑。
二十世纪之前的艺术作品,由于其完美的制作与反映的深刻时代背景,使我们的后期引用空间非常狭小,因此我们对于这部分作品,常常采用全部引用的方式;而二十世纪之后的艺术作品,具有跨文化,跨风格的特点,对于艺术的标准也比较自由,因此无论是全部引用,还是局部引用都常常用到,甚至只需为其添加几个简单的笔触就可以完成一个非常美观与专业的设计!
说到笔触(可以理解为笔刷),这里说点题外话。互联网上有种说法,"真正学美术的不会去做美工,做美工的却不是学美术专业的"。说法虽然有点偏激,不过多多少少体现了美工电脑设计的尴尬与无奈。比如说笔触,无论是 Paintbrush ,还是大名鼎鼎的 Photoshop ,它们的工具都带有太多的"电脑硬性"概念在里面,在进行专业设计时总是感觉到捉襟见肘,有力气无处使。我们的变通方式是采用另外一个专业制作软件 Fractal Design's Painter (记着,不是 MetaCreation 的 Painter),然后直接调用它们的笔刷进行制作。
四、形体与纹理
艺术作品的引用是为了表达一种什么意图?跟传统的手工作图与摄影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哪一种艺术作品更适合我们进行引用?
摄影作品的最大功用在于真实地反映现实,因此如果你的设计主要保持一种写实风格的话,建议采用摄影手段。但在实际的创作中,鲜有这种做法,更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后期的加工,既写实,尚表虚,一种形象,可以表达出多种意图。
手绘作图,包括了"素描"与"油画"这两大风格,而与之相应的,是电脑制作中的"形体"与"纹理"的概念。
1.形体(素描):
形体制作,关键在于用简单的直线或曲线笔触勾勒出公共化的对象。这一句话至少包含了两个概念:第一是"简单的笔触",第二是"符合共性认识的对象"。
我们可以把电脑形体制作看成是画家手中的铅笔,因此对于对象的勾勒只需寥寥几笔就行了,或直线,或曲线,我们要求的是大意,而不在乎其具体的内容;既然有对象,那么我们勾勒出来的形体就得符合大众化的,公认的概念,否则形体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图一
如图一,只是几个笔触我们就表达了完整的"跳动着的女性"的概念(当然在具体制作中经过若干的修改与加工);直线与曲线的配合,表达出一种新意;同时,只是一个"女性"的轮廓,给观看者预留下自由思考的空间,因此,这样的艺术作品就值得采用。
相反的,一些朋友在绘制形体的时候总是想让对象具体化,这不是一个好主意。我们的绘制毕竟带着太多的主观因素,因此我们着笔越多,预留给观看者的思考空间就越小,同时我们自己的作品也因此失去了上面我们谈到的"共性"标准而显得过于"个性"了。
2.纹理(油画):
图二
纹理制作,主要是通过不同方式的着色,以及明暗对比度的调节来表达一定的意图。这句话正说明了它与形体制作的差异性:形体主要是通过硬性的笔触对不同的部分加以区分,而纹理则通过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明亮度对不同部分加以区分;形体制作必须表达完整的"共识概念",而纹理则不一定要表达什么样的具体概念,它甚至可以什么都不象。
与形体相似的,纹理制作也切忌复杂化,五颜六色的堆砌,高对比颜色的采用,都不是好的办法。
五、象征性与详实性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通过大脑完成的,左脑偏于"逻辑认知",右脑偏于"感性认知",而相对于设计制作,"逻辑认知"偏重于象征性,"感性认知"偏重于详实性。我们应该引用更具象征性还是详实性的艺术作品,是非常有讲究的。
象征性的艺术作品,共性认识是关键,因此它更看重外表轮廓。好的象征性的艺术作品,能够用最少的细节,高度的比例平衡,紧凑完整的组件信息表达出公认的形体概念。
详实性的艺术作品,与摄影作品真实还原的目的不同,由于是艺术作品,因此它们的详实仅限于形体概念包含的部分。详实也并不是越详细越好,艺术作品的本质让这种"详细"成为高度的提炼与后加工。
对于我们的设计,倒底采用具有象征性的艺术作品还是具有详实性的艺术作品并没有严格的限制标准,有时区分起来也是很难。有些看似详实的作品,其真正意图却是表达一种连续的象征概念,如时下比较流行的书业印制流程中,常常在每个章节的标题上部或前面加上详实手法的图象,但它们的真正意图是表达一种内容的延续性,而这种详实作品,我们也应该将其以象征作品看待。
图三
图三是一位朋友为 Oracom 公司设计的标识(该公司主要从事卫星通讯与电脑技术研究)。当时 Oracom 公司进行标识招标,共有数百件产品参与竞争,其中不乏高手,也有很多非常漂亮的作品入围,但最后这位朋友的作品能脱颖而出,用他的话来说,"简单化,象征性与详实性的高度集成,我对自己的设计有信心!"
从这个简单的图标中,你看到了什么?没错,卫星天线与显示器,键盘的完美集合!简单,象征性的笔触勾勒,甚至不需要一个文字就已经表达了公司经营概念;虚化,云状笔触的详实填充,又让简单的形体变得有血有肉。跟其他入围作品相比,它不算美观,但它实际,而且更能作为一种标识出现。
图四
图四是另外一位朋友的网站导航设计。初看下很普通,但它的内涵却非同小可!
首先是这只手,知道它的原作者是谁吗?达芬奇你不会不知道吧?当然,对该艺术作品的采用不光是因为达芬奇的家喻户晓,更重要的是因为这幅艺术品的人性化概念:艺术才能与科学探索的紧密相连(该网站主要是进行艺术探讨的);粗略的线条表达出无限的思考空间;网站与访问者的心手互动;此外,还有一切艺术,都需经过我们的双手才能最终实现的概念;等等。
其次是上面的文字。文字采用的是 New Antiqua 字体,这种字体比较古老且古板,因此在现代的流行设计中很少用到。但这位朋友却偏偏采用了此字体,流行的人性化概念与古板的不为人喜欢的 New Antiqua 字体这两个矛盾的概念的配合却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我们也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矛盾的对立体并不是没法同时使用,关键要看,这种矛盾是你的创作意图,还是创作过程中不小心造成的结果。如果是前者,它们也是可以达到完美结合的;如果是后者,那你就得进行修改了。
最后是由白到灰的渐变填充与图象上的模糊的白色分隔条。前者使整个作品完全融入到背景之中,后者一方面因为比较模糊没有打断手的整体形象,另外一方面为文本进行分栏。
由上可见,这幅作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是非常成功的艺术级的作品。
六、总结:
对于美,对于艺术,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我们对于艺术的探讨,你也许并不同意,而且由于水平有限,我们的观点犹如苍海一栗,片面,缈小得可怜,但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写完这篇文章,目的无他,在于抛砖引玉。如果能让你有所小小的收获,我们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