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V23网络为您的企业打造精品网站:  800元起"网站建设+精美网页设计+搜索引擎推广"服务!! 7*24咨询:13559567956
网站建设客户中心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V23首页网站制作网站推广域名空间付款方式联系我们
网站建设相关文章

我国域名注册管理体制发展回眸

By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自1990年CN域名在国际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中完成注册至今,我国域名管理模式走过了专家自发管理、民间协商管理、政府主导管理的风雨历程。

一、 CN域名的设立
域名是网络设备和主机在互联网中的字符型地址标识。域名的分配与使用是网络互联互通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国际上域名分为类别域名(gTLD)和地理域名(ccTLD)两种。类别域名是以"COM"、"NET"、"ORG"、"BIZ"、"INFO"等结尾的域名,均由国外公司负责管理,并在全球分配。地理域名是以ISO3166规定的国家或地区代码为结尾的域名,如"DE"代表德国、"UK"代表英国。地理域名一般由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互联网络信息中心(NIC)负责管理。
我国最早使用互联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6年一个名为中国学术网(Chinese Academic Network,简称CANET)的国际联网项目的启动。1987年9月,CANET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正式建成我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并于1987年9月20日22点55分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1990年11月28日对中国的互联网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钱天白先生代表中国在国际互联网域名分配管理中心SRI-NIC(有关职责目前已转移到ICANN)首次注册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并建立了我国第一台CN域名服务器,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网上标识,中国的网络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钱天白先生为中国人在国际互联网上争得了应有的地位,并由此担任了CN域名的第一任行政管理联系人。正是因为钱天白先生的有识之举,中国人保住了互联网上的一席之地,使中国的域名--"CN"不至于让外国人去管理。由于钱天白先生对互联网在我国的起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也被许多媒体尊称为"中国上网第一人"。
由于当时我国尚未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联接,我国CN顶级域名服务器暂时建在了德国卡尔斯鲁厄(KARLSRUHE)大学。那时,CN下一共只有两个域名,一个是钱天白教授注册的中国学术网"CANET.CN",另一个是赵小凡研究员注册的中国研究网(Chinese Research Network,简称CRN)"CRNET.CN"。
为尽快建立我国域名体系,1993年4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召集在京部分网络专家调查了各国的域名体系,讨论并初步提出了我国域名体系的设置方案。

二、 我国域名体系的初步确立与运行
1994年4月20日,我国通过64K国际专线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1994年5月21日,在钱天白教授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协助下,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在国内完成我国顶级域名CN主域名服务器的设置,将CN域名服务器从德国移到CSTNET上运行,改变了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钱天白研究员、钱华林研究员分别担任我国CN域名的行政管理联络员和技术联络员。
CSTNET的建设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开始为我国互联网络用户提供CN域名的注册和解析服务,并通过在互联网络上设立WWW服务器、Gopher服务器、FTP服务器。Whois服务器、News服务器、Mail服务器等多种网络服务器,为中国互联网络用户提供目录数据库服务和信息服务,实际上已部分开展了国家一级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工作。
CN域名服务器移入中国后,根据专家讨论的方案,在CN下初步建立了我国的域名体系。顶级域名CN下设立由两个字母组成的二级类别域名和二级行政区域名,如:CO.CN(商业机构)、GO.CN(政府机构)、OR.CN(非营利性组织)、EB.CN(河北)、EN.CN(河南)、HA.CN(海南)等,用户只允许注册三级域名。
这一阶段,CN域名的管理工作由我国一批网络界专家学者组成的域名管理专家组以民间协商的方式运作。专家组成员包括钱天白研究员、清华大学胡道元教授等一批我国互联网第一代专家,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钱华林研究员为小组召集人。在我国互联网发展初期,在政府尚未对互联网进行正式管理的情况下,这种专家民间管理的方式对保证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积累管理经验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 我国域名体系的正式确立
联入国际互联网之后,我国互联网获得了飞速发展,数个全国范围的计算机信息网络项目相继启动,先后建成了中国科学技术网(CER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等四个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数量迅速增加。1996年1月,为推动我国信息化工作,加强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国务院成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同志为小组组长。
为了适应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我国迅速增长的互联网络用户服务,我国在1996年底开始参考国际通行模式积极醞酿成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简称CNNIC)。1997年1月,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组建CNNIC专家组。时任中国科协副主席的胡启恒院士为专家组组长。专家组负责我国域名体系和域名管理办法的研究,以及CNNIC的筹备工作。
1997年4月18日至21日,国务院在深圳召开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了"国家信息化95规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将中国互联网列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正式提出建立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
1997年5月,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专家组的建议,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并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确立了我国域名的体系和管理体制。同时,宣布成立CNNIC工作委员会,并正式授权中科院组建和管理CNNIC,行使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职责。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的颁布和CNNIC的成立,使CN域名的管理向着有法可依、有序管理的方向健康发展,标志着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运行和服务进入了不断完善和规范的发展轨道,是我国互联网络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原来由两个字母组成的二级类别域名将参考国际通行做法改为三个字母,同时二级行政区域名仍保持两个字母组合,但对部分组合做出适当调整,如:CO.CN、GO.CN、OR.CN、EB.CN(河北)、EN.CN(河南)、HA.CN(海南)及CANET.CN将停止运行,分别改为:COM.CN、GOV.CN、ORG.CN、HE.CN(河北)、HA.CN(河南)、HI.CN(海南)。原在CANET.CN下注册的三级域名,用户可自行选择二级域名进行注册。
在《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发布之前,尚未对域名注册用户收取任何注册费用。为保证CNNIC的稳定运行,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参考国际惯例以及我国具体国情,允许CNNIC收取域名年度运行管理费,开展有偿服务。自1995年开始,负责国际顶级类别域名注册管理的美国NSI公司根据与美国政府的协议,对每个新注册的域名收取70美元的费用,两年后每个域名每年收35美元。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为鼓励国内互联网的发展,经CNNIC工作委员会讨论,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决定将域名年度运行管理费定为每年300元。由于CNNIC刚刚成立,需要大量资金购买设备,而当时域名注册数量比较少,为解决这一困境,中科院为CNNIC先期投入启动资金400万。

四、 我国域名注册管理体制的最终确立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的颁布,以及CNNIC工作委员会和CNNIC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域名注册管理体制的最终确立。自此,我国的域名管理工作正式纳入政府管理职责,并交由专门机构具体运行。
1997年6月3日,受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正式组建CNNIC,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具体承担我国域名系统的注册服务、地址解析和管理工作。
根据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CNNIC在业务上接受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在行政上接受中国科学院领导。1998年国务院机构调整之后,根据国务院"三定"方案,域名及IP地址的管理由信息产业部负责,具体工作由电信管理局承办。
在对CNNIC的管理上,我国是以政府管理为主,同时借鉴吸取国际互联网的管理经验,设立由各互联单位代表及有关专家组成的CNNIC工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开展域名管理工作,对CNNIC的具体工作进行监督和评定。信息产业部成立后,先后于2000年4月、2001年2月对CNNIC工作委员会的组成进行了调整。目前,CNNIC工作委员会由CNNIC业务主管机构代表、行政主管机构代表、互联单位代表、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以及互联网络业界有关人士等成员组成。CNNIC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为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启恒,常务副主任为电信管理局副局长陈因,副主任委员为中国科学院钱华林研究员。

五、 我国域名注册管理工作的运行情况
域名注册管理与服务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服务。通过五年来的积累,CNNIC在人员配置、服务办法、管理制度、技术手段、软硬件设备方面已经打下了坚实基础,很好地完成了我国域名注册管理和服务工作。我国的CN域名注册数量增长情况。截止到2001年12月,CN域名注册数量已经从1997年6月CNNIC成立之初的2384个增加到127319个。
2000年,CNNIC按照ISO9002标准建立了域名注册服务质量体系,并于当年6月3日正式成为国内互联网络服务业首家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的单位。同年,CNNIC投资300多万元建立呼叫中心,开通800免费服务电话,向全国的域名用户提供免费电话咨询服务。CNNIC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并提供800免费电话服务的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01年CNNIC投入约1300万,在北京、上海、广州、四川等地设置CN域名辅服务器,极大提高了我国域名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平衡全国各地区网络流量,提高网络访问速度。
为方便我国网民使用中文访问互联网,受信息产业部委托,CNNIC于1999年开展了中文域名技术研发工作。2000年1月18日,CNNIC推出了中文域名注册试验系统,至今已先后向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提交了6项相关技术标准草案,同时由我国提出的多语种域名的管理与服务应当充分尊重该语言使用地区的政治、文化、法律环境的主张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CNNIC从注册服务中获得的收益很大部分都用来投入到设备更新、增加技术人员、改进服务环境以及支持所承担的公益职责,包括域名中央数据库的维护与管理、地址解析服务、互联网域名与网址技术的研发、公益性互联网信息资源统计、国际跟踪和调研等,以提高服务的可靠性、有效性。同时,CNNIC的财务情况每年定期聘请第三方审计公司进行审计,并报CNNIC工作委员会审查。

六、 当前域名注册存在的问题
在1994年5月我国正式运行自己的域名系统CN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境内网站绝大部分在CN下注册域名。1997年6月,CNNIC成立初期,域名注册仍然是CN域名为主。到1999年初,境内境外注册的域名数量几乎各占50%。1999年中,CN域名比例下降到33%左右。目前,CN域名比例已经下降到16%。大量境内网站到境外注册域名将会威胁国家安全、浪费国际信道带宽、造成外汇流失、损害国家凝聚力及国际地位。这一问题已引起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2000年初,CNNIC针对以上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并通过网站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调查发现,在收到的近百份用户反馈中,除两份反馈提到希望降低注册管理费用外,用户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注册手续繁琐、限制条件过多等问题。同时,CNNIC通过对注册商、注册代理以及注册用户的面访调查,得到了同样的结果:造成大量境内网站到境外注册域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注册管理制度过于严格。
按照正常的注册手续,注册一个CN域名至少需要5天时间,而境外域名则通过互联网向境外公司提出注册申请后24小时之内即可开通使用,且无须提交任何材料。如果境外域名出现争议,则通过域名注册机构建立的域名争议民间解决机制可以得以快速解决。与国外发达完善的注册机制相比,境内的域名注册制度已远远不能适应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需求。

七、 我国域名管理制度的改革之旅
面对问题与困境,改革现行的域名管理制度已势在必行。2000年上半年CNNIC受信息产业部委托开展了修订调研工作,并就重要课题,如就开放个人域名、域名争议解决机制等委托国内权威机构和著名专家进行了调研论证。CNNIC工作委员会于2000年7月6日原则通过了CNNIC提出的改革建议,向信息产业部提交了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改革建议。
建议主要包括改革域名注册体制,在域名注册服务层面引入商业竞争;放宽域名命名限制,开放域名资源;简化域名注册手续,实现联机注册,提高工作效率;以适当形式开放二级域名、开放个人域名,开发域名资源;建立域名争议解决机制,防止恶意注册;降低收费标准。同时,CNNIC也将随之转变角色,不再承担域名注册服务工作,只作为域名注册管理机构负责维护域名中央数据库、提供优质安全的域名解析服务、开展有关技术和政策研究工作。
随着此次域名管理办法的修订,域名注册费用的收费模式和收费标准也将随之调整。面向用户的域名注册费将由域名注册商根据市场竞争需要自行制定和调整。CNNIC作为注册管理机构,将向注册商收取年度管理费,不再面向用户收费。

以上方案将在今年信息产业部发布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后正式实施。届时我国域名管理与服务体制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