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广告称作“视觉强暴”,这很精辟地说明了广告的特点,因为它是不由分说的,是强迫性的,你别无选择。
当你乘车赶往机场的时候,远离城市的喧嚣,你想放松一下神经,看看窗外的田园风光,但你看到了路牌广告,密密麻麻,“谁让你心动?”然后你就心动了;看着电视,冷不防有明星跳出来“补钙!”于是全民补钙;翻开报纸,有高档别墅等你入住,“每平方米仅售一千八百美元...一期售罄”云云。
免费、与“内容”的捆绑是传统广告的两个基本特征。
我们看路边风景的时候,无法绕过那些路牌广告,当然看路牌是不收费的。买报纸的时候,广告也免费奉送给了你,当然头版广告最具价值,因为与热点内容的“捆绑”,人们在欣赏内容的时候,总不免无意中对广告投向关注的一瞥;而那些广告专版的价值就大打了折扣,常常不看一眼就用来垫餐桌,吃完饭连菜汤、骨头、饭粒儿等一起卷进垃圾桶。电视广告则和内容“捆绑”得不是那么紧密,因为遥控器掌握在你手中,所以广告的长度应以人的忍耐程度为限;在这点上港台和内地的电视节目有很大不同:港台电视中,广告老有,但很短;但如果内地的电视台放广告,你尽可以去方便,回来广告还在放,不会错过好节目。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广告有其潜在的市场。不过,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不一样,它既不捆绑,也不免费,所以人们决定不看广告。
在美国,电话费和上网费是包月。所以,看广告无需另外花钱,就跟买报纸一样,广告的填充无非是报纸的厚度增加了而已;而且网络速度快,广告的加入对上网没有实质的影响。在美国网络广告和传统广告没有实质的区别。
但中国的情形就大不一样了。上网费电信统一报价是每小时4元,优惠时段每小时2元,当然有的ISP提供包月上网;但电话费却是结结实实在收,恩惠价是每小时1.8元,一分不少。所以,我们把浏览器的图片下载功能去掉,这样既可以看内容,又省去广告的烦恼,还节省大笔上网费用,何乐而不为?商家们精心设计的广告也只能自己看了。
所以,在中国看网络广告,必须“有钱”而且“有闲”,我想广大的网民不会是这样。至于在上班时间公费上网者,因为公事不忙而且公家总有钱,所以应该归入“有钱”且“有闲”的一类。
网络广告不能深入大众,广告的价值就大打了折扣。CNNIC说中国的网民有1600万,但经常上网的是少数,经常上网并能看广告者更是寥寥。以网络广告为生的ICP们只能苦苦煎熬,熬过这段时间也许就好了。
有人在谈论网络广告的诸多好处,如可以对广告的效果进行量化处理、广告可复用性等等,但就中国国情而言,谈论这些问题为时尚早。因为网民的口袋是真实的,给饿着肚子的人讲风花雪月的故事,他未必听得进去。
网络要成为真正有价值的广告媒体,我们只能期待中国电信:网络速度大幅度提升,广告的下载不影响浏览的速度,电话费和上网费包月制,使网络广告成为一种免费的附属品。或者,请Bill Gates先生定制一套特别的中文浏览器,把广告和内容“捆绑”在一起――想看内容,必须和广告一起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