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用户少得可怜 Google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
| | 随着搜索引擎成了一种商业文化,Google当仁不让地指引着网络界的风尚。当洛杉矶湖人队科比的性侵犯案,古巴裔拉丁歌后辞世,光盘刻录软件Nero 6提供下载等新闻成为一时的热点,搜索引擎已经成为网络世界的公告牌和风向标。
NBA新一代超级巨星、洛杉矶湖人队主力后卫科比涉嫌性侵犯的案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7月28日,科比关键字搜索在Google的点击率再创新高。然而在搜索引擎面前,科比却算不了什么。
在今天全球访问量最大的4个网站中,3家采用了Google的搜索技术,80%的互联网搜索是通过Google或使用Google技术的网站完成的。目前Google每个月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过2800万独立访问者,全球网民通过Google可以使用86种语言,搜索30多亿个网页及其网页快照,以及4亿多张图片,每个月Google被用户使用的时间为1500万小时左右。
面对一个如此强大的搜索引擎,有人甚至认为应把Google视为公共事业,因为它实际上控制了互联网访问的自然资源。Google正在成为互联网上的上帝,就像微软成为PC机上的上帝。如此说来,Google公司的CEO爱瑞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好像是站在了上帝的肩膀上。
慧眼识才:Google创始人请来经理人
Google网站成立于1998年9月,创始人是两个斯坦福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在读博士生:拉里·佩吉(Larry Page)和塞吉·布林(Sergey Brin),两人当时分别只有28岁和27岁。他们的Idea被称作“PageRank”,它不仅仅考虑Web网站上的标题或文本,还考虑了与它相连接的其他网站。“我们可能走了一条其他对该信息有兴趣的人走过的路。”佩吉说。
他们的系统渐渐地受到了欢迎,对计算能力有了更大的需求。1998年,他们决定成立一家公司。他们立即收到了Sun公司的合伙创始人安迪的10万美元的投资。后来,又有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及Sequoia Capital等风险投资公司加入进来。于是Google诞生了。
Google这个名字非常古怪。据网站的《Google大全》记载,Google原来是由英文单词“googol”变化而来。“googol”是美国数学家Edward Kasner的侄子Milton Sirotta创造的一个词,表示1后面带100个零的数字,当然是一个极大极大的数字了。
Google使用这个词代表公司想征服网上无穷无尽资料的雄心。Google的含义突出了搜索引擎的文化内涵——有理想,有活力,无穷无尽。就这样,一个很有美国特色新单词产生了。
Google不是第一家做互联网搜索技术的公司。事实上,在它以前有很多搜索引擎公司,包括AltaVista、Lycos、Excite、Infoseek、Inktomi在内,大都借互联网泡沫的东风,成功上市、融资,迅速膨胀,兼并或被兼并,很多公司后来转型做起了门户网站。但是没有一家能把搜索引擎做得如此丰富、体贴、简捷和易用。
Google开发出了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提供了最便捷的网上信息查询方法。通过对20多亿网页进行整理,Google可为世界各地的用户提供适需的搜索结果,而且搜索时间通常不到半秒。现在,Google每天要提供1.5 亿次查询服务。
2001年早些时候,公司聘请在技术领域经验老到的职业经理人爱瑞克·施密特为其总裁,8月施密特又被委以首席执行官的重任。现年48岁的施密特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电子电气工程师学士学位,后来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读计算机,获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施密特曾经在施乐保罗奥托研究中心、贝尔实验室等著名技术中心参与研发。
1983年他加入Sun,曾担任公司的CTO,他最出名的成就是开发Java。在任职Novell公司CEO期间,他主持了该公司的转型工作。作为董事会主席和CEO,他全面负责Novell的战略规划、管理和技术发展。
淡泊明志:施密特称Google不用上市
来到Google公司后,施密特为公司保持高速运营增长打造了一个合适的管理架构。在产品研发周期缩短的情况下,爱瑞克总能想出办法,保证产品的高质量。爱瑞克与两位技术派的创始人配合无间,共同主管了Google公司的日常工作。爱瑞克在IT行业有超过20年的职业经验,他敏锐地感受到Google公司的潜力,他也是最早提出“Google会变成一种文化”的预言者之一。
Google无疑是一个异类。它因互联网而诞生,因互联网而存在,因互联网而荣耀。在整体沉沦的互联网企业中,在周围同行纷纷避走网络业唯恐不及的时候,Google专注,Google执着,这使它成为一种信念的化身,成为用技术改变人们生活的一个实例。
无数搜索引擎一时风光,最终却在商业的诱惑下放弃了自己的技术立场。Google是华尔街和纳斯达克最津津乐道的网络股之一,但公司就是不上市。Google创始人布林和施密特与投资人进行过无数次会面,Google陈述了自己并不急于上市的理由。
施密特就说,Google从其他同行那里吸取了两个教训,第一个就是不要过早上市,第二个就是要集中精力于搜索业务。“一些网络搜索公司总是试图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情,他们几乎把自己的本行都忘记了。不过,正是由于他们‘不务正业’,Google才会有今天的成绩。”
Google的管理层非常关注赢利。网站给员工营造了宽松的工作氛围,但在某些方面,它又很抠门。公司使用已经废弃的硬盘组装自己的服务器,在雇佣员工方面也采取了谨慎态度。施密特认为,如果没有盈利,就不能说自己是真正的企业——这与当时.com潮流格格不入。
有足够的盈利使得Google能够抵挡住另一个与.com泡沫相关的缺陷:过早的IPO。施密特有句名言:我们不需要上市,不上市我们的日子也不错。保守的作法,确保了Google能始终掌握自己的命运。
在面向企业的销售中,大公司每年需要交纳50万美元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中型企业可以花2万美元购买预装有Google服务的服务器,但该公司的大部分销售收入还是来自广告。
“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上网开展业务,它们会将搜索引擎至少看作是其网络策略的一部分。随着其他形式的互联网广告市场的不景气,这一业务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施密特为公司制定了明智的推广方案,在网络广告萧条的岁月里,Google广告业务所受到的冲击远远低于外界的匡算。
“只有很好地服务于自己的用户,才能很好地服务于自己的广告客户。”施密特说,“互联网将使广告发生改变,是因为它可以被跟踪,而不是因为它更漂亮。”
Google低调推出自己的广告服务。广告不打扰、不误导、不恐吓用户,不增加用户加载页面的时间。Google广告的点击率高达2%,超出传统条幅广告的5倍。目前Google每年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利润1500万美元,三分之二来自广告。它的消费者业务的增长也非常迅速,由于其中有大量的有工作的网民,因此他们也是一个理想的营销活动受众。
横扫市场:Google的下一个目标
Google只有300名员工,总部规模也不大,但是人们很容易就能发现它身上有一些创业明星的影子,就象早期的Netscape、苹果、微软那样。在门厅里,有一个巨大的显示屏,上面实时滚动的是来自全球各地的搜索请求。
网民可以通过Google的一万台服务器,检索到大约30亿张页面,约占全球总页面数的60%。根据WebsiteStory 和StatMarket的研究报告显示,2002年,Google以41.47%的比例占据全球互联网搜索引擎市场的第二位,第一位是大名鼎鼎的雅虎,其市场份额达到13.87%,但雅虎的内核采用的也是Google的技术。
公司的飞速发展壮大令人兴奋不已,施密特和两位创始人认为Google最终将发展成一个价值上千亿美元的企业,公众也相信这一点。但在乐观的背后却也隐藏着担忧。
在线广告是Google目前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作为网络企业主要赢利形式,在线广告始终是众多网络企业竞争的焦点。Gartner的分析师惠特·安德鲁指出,Google作为一个终端要认真考虑如何能够在下一步胜出。“随着高科技行业的复苏,更多中小企业从全球经济衰退和IT行业不景气中逐渐复原,他们灵活的服务和不容忽视的技术力量将蚕食Google的市场。”
在技术授权领域,Google的企业用户少得可怜,只有思科、宝洁等7家企业用户,而Inktomi有2500家,Altavista也有1000家。Google想要发展新用户是个极大的挑战。
施密特正尝试带领Google开拓更多的赢利点,进军收费互联网是其最新一个尝试。这些新业务包括为网上购物、广告以及网络零售商建立超级链接,如果测试结果理想,Google将会立即向市场推出该项服务。
另外,Google正朝垂直搜索和订阅服务方向努力,为一些特定团体服务,特别是军方、政府等。2002年2月,Google还开始出售附有该公司软件的电脑,企业用户可以在其内部开展类似的搜索服务。Google的用户有一半来自国外,为了拓展国外的广告客户,Google计划在国外建立更多的办事处,英国和日本已经开张,德国办事处也将开张。
如果一切进展顺利,不远的未来,Google就会上市,从而募集更多的资金。这也就是为什么施密特空降Google的最终原因——他要使公司运作更为规范,符合华尔街的要求。
Google曾订下企业发展的“三不”原则,即在条件不成熟时不上市,不增加也不乱花过多的风险投资,不立即收购其他企业。但是当企业迅速成长,上市、收购问题变得愈加迫切的时候,Google神话能继续吗?一切都要看这位职业空降兵的高超技巧。
|
|
|